- 产品
- 产品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案例
- 数据资产入表
- 赋能中心
- 伙伴
- 关于
时间:2019-04-30来源:浏览数:1242次
电力数据价值有待挖掘与发挥
在能源行业,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也越发受到重视。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开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开展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实现能源大数据的集成和安全共享、创新能源大数据的业务服务体系、建立基于能源大数据的行业管理和监管体系。
2016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综合能源服务、能源大数据应用服务等试点工程。在此背景下,2016年8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单位正式向国家能源局申报“基于电力大数据的能源公共服务建设与应用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2017年6月28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首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示范工程成功获批。
示范工程主要召开基于电力大数据的能源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应用,持续引入外部数据源和跨领域数据整合与应用,有利于电力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发挥,有序推进电力数据开放,为社会给予公共服务。项目工期为2015~2018年,项目团队集合了能源行业和大数据领域的优势单位。其中,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作为首家专业从事全球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开发的高端研发组织,负责牵头执行该项目。此外,团队还汇集了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英大传媒集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西咸新区大数据交易所以及国网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陕西电力等电力企业。
“该项目使得各单位凝聚在一起,成果汇总整合,将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国网信通部技术处处长曾楠说。
打造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在体系建设方面,该项目顺利获得构建电力大数据开放服务体系,制定和试点了标准化开放服务机制,构建了一站式数据服务应用库和卓有成效的数据质量保障机制,给予面向政府、企业、用户的大数据服务,支撑政府决策、上下游企业降本提效。
在运营模式方面,该项目打造国网特色的创新平台和众创空间,创新建设“一平台、一流程、六保障”的运营模式,保障基地高效运转。一平台是指双创在线服务平台,一流程是指双创项目管理全过程,六保障是指公司双创基地保障机制,包括人才保障、资金投入、技术支撑、浙电云平台数据服务、考核和奖惩机制、综合服务保障。
在数据安全机制方面,该项目探索数据脱敏方法,构建了面向应用运维和开放多场景的数据脱敏方案。为有效保护敏感数据,针对应用访问、运维访问存储数据的场景,项目组设计开发了动态数据脱敏工具;针对系统测试、模型验证的数据需求场景,设计开发了静态数据脱敏工具。该项目能自动识别抽取和开放过程中的敏感数据,并使用电网针对性的脱敏算法,以数据脱敏提升数据利用和服务的安全水平。
有助于跨领域大数据资产共享融合
据悉,项目经过4年的建设与示范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家电网公司平台类信息化系统实现落地,结合公司软硬件资源池、应用服务资源池的建设成果,将实现面向政府和社会的示范应用,有助于跨领域大数据资产的共享融合,助力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此外还将有助于国家“一带一路”和大数据战略落地。部分大数据产品和应用已经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和部分省级电力企业部署应用,后续平台和应用产品将扩大推广范围,甚至推广到其他数据密集度高、行政区域广的行业或大型企业。
在平台方面,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将逐步扩大开放共享服务的范围,满足社会企业对电力数据的业务需求,可广泛面向互联网给予运营服务,实现产业化。另外,电力大数据基准试验验证环境形成了体系化的大数据试验验证能力、方法及支撑技术体系,能满足大数据基准评测和实验的需求,可面向公司系统各单位、外部厂商以及科研院所等企业单位,提高大数据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效率,实现测评与技术验证类服务的产业化。
在对外应用方面,项目组将进一步加大示范应用效果突出的用电量预测分析、数据产品运营和政府决策支持等应用的推广力度,针对用户和配售电公司的需求,结合电力数据、外部经济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各种资源,实现新型配售电公司需求侧管理、能源精细化管理及智能交互等应用。
未来,项目团队还将继续深化成果,重点围绕公共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运作模式等方面,加强对公共服务平台定价策略、市场营销措施、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的分析定位,进一步理清行业开展中对商业模式的开展趋势的要求,挖掘出公共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及营销策略、收入模式和市场预测,在具体应用中顺利获得实践探索总结,促进整个公共服务平台的健康开展。(国网信通部供图)
“项目方案和目标令人振奋,对社会、国家、用户能给予很有价值的信息。”北京大学教授马尽文在评价该项目时说。项目顺利获得开放服务的方式为政府和社会各方给予了基于电力大数据的价值信息,从民生、经济、用户等视角,将电力数据转化为社会公共价值信息。
精准识别住房空置率
准确预测经济趋势
评估用户用能情况 创新用电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