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bpay

    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在线免费试用 DEMO体验 视频介绍

    工业互联网碳达峰碳中和园区案例:肇庆国家高新区

    时间:2022-05-29来源:笄发醒浏览数:435

    ►►►

    一、 园区概况

    ► 肇庆高新区是广东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平台,是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也是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桥头堡。近年来,肇庆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开展战略,大力开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低碳产业,持续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生产基地。

    在工业互联网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开展目标的双重背景下,肇庆高新区启动了园区智慧能源体系数字化建设,旨在保障园区稳健高质量开展的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肇庆高新区顺利获得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赋能制造业企业用能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园区企业低碳、高质量开展;另一方面,肇庆高新区充分考虑在双碳背景下,将电力供需关系由源随荷动转变为源网荷储灵活互动的新形态,在能源消费侧顺利获得挖掘和发挥园区企业的规模化资源灵活调节潜能,基于电力市场化机制将工业互联网与能源系统深度融合,构建源荷互动能力,有助于园区高效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二、 园区开展目标

    ► 肇庆国家高新区紧抓双碳开展趋势,联合深圳华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应用园区能源互联网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了面向双碳的园区智慧能源生态体系,着力将肇庆高新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园区。顺利获得充分发挥高新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和灵活调控优势,对下链接众多园区企业,对上链接政府端和电网侧平台,探索能源互联网在用户侧的高效落地路径。肇庆高新区以数据为基础,以平台为抓手,构建智慧能源创新生态体系,为园区企业给予全方位、一站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助力园区企业节能减排、降费增效,有助于园区高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三、园区建设内容

    ► 肇庆高新区面向双碳建立园区能源互联网数字化平台,部署“数据采集-分析-服务-交易”四层架构,打通数据流、能量流、资金流,构建园区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顺利获得网络平台建设和绿色能力建设,面向园区企业给予全方位、一站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节能减排、降费增效,有助于园区整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肇庆高新区园区模式的设计、落地与开展,深度契合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与碳达峰碳中和开展战略的时代背景,顺利获得平台化的方式有助于作为工业互联网在能源用户侧落地应用,实现源荷互动的闭环,助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碳达峰碳中和给予有力支撑。

    1. 园区模式核心架构

    肇庆高新区核心打造了“采集-分析-服务-交易”四层架构体系:

    四层架构体系

    (1)采集层,顺利获得非侵入式数据采集与边缘计算终端,获取高精度、多时间尺度的能源数据,面向企业和园区给予统一的能源大数据支撑。

    非侵入式数据采集与边缘计算终端

    (2)分析层,在能源大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企业级和园区级平台。面向高新区企业:给予综合能源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与数据深度分析,排查企业安全隐患,挖掘节能、降费、减碳的空间;面向高新区管委会:搭建园区智慧能源管控与碳排放管理平台,支撑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建设。

    企业综合能源智能管理平台

    园区智慧能源管理与碳排放管理平台

    (3)服务层,基于数字化平台支撑,面向企业和园区给予多元化解决方案。面向高新区企业:给予精准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智慧用能服务,帮助企业用户实现用能环节安全、节能、减碳、降费;面向高新区管委会:召开双碳规划,增加新能源供给,构建新能源消纳能力,进一步打通园区内能源生产单元与消费单元,构建园区级智能微能源网,实现多种能源互济互动、成本效率最优,助力绿色开展。

    (4)交易层,结合电力市场的创新开展,顺利获得市场化交易,充分挖掘能源数据的价值,为企业带来增量价值,为园区构建全新的能源数据价值体系。

    用户侧可调节资源聚合调控形态

    2.园区模式落地路径

    肇庆高新区的园区模式分三个阶段建设:

    第一阶段:园区能源互联网数字化新基建阶段

    主要工作:召开数据采集层与分析层的建设工作,为企业和园区给予相应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第二阶段:面向企业的多种智慧能源服务

    主要工作:面向企业个性化需求,基于数据分析与挖掘,精准匹配解决方案,助力园区企业用能安全、节能、减碳、降费。

    第三阶段:园区智能微能源网生态体系建设

    主要工作:(1)增加新能源供给:基于园区平台数据支撑,合理规划与增加新能源供给;(2)建设新能源消纳能力:挖掘企业可调节负荷资源,构建园区级和企业级可调节负荷资源聚合调控平台,构建灵活的新能源消纳能力;(3)打造智能微能源网优化调度平台:顺利获得对能源生产与消费单元的全方位监测与优化调度,实现园区用能成本最优。

    3.园区模式应用价值

    面向高新区企业:顺利获得高精度数据采集、分析与挖掘,为企业给予精准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用能安全、节能、减碳、降费,为企业创造多重收益。

    面向高新区管委会:(1)为园区给予能耗实时监测与碳排管理平台,助力园区更好地管理、服务企业;(2)以数据为支撑,帮助园区召开绿色能力建设;(3)以数据和平台为依托,培育智慧能源产业集聚式开展。

    ►►►

    四、下一步实施计划

    ► 肇庆高新区将进一步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双碳开展目标,重点聚焦三个方面:

    (1)打造高新区智能微能源网,深化能源互联网建设:顺利获得整合、规划、设计园区内多种分布式能源与多种综合能源,打造园区级智能微能源网,实现多种能源的互济互动与优化调度,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的优化配置与减碳减排。

    (2)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开展目标,规划双碳实施路径:聚焦双碳开展目标,统筹工业园区开展方向,构建既能满足园区产业开展需求,又能保障双碳目标达成的园区综合开展模型。

    (3)融合多种能源交易形态,形成丰富的智慧能源交易体系:建设园区可调资源聚合调控平台、碳排放交易支持系统等系统平台,建立覆盖可调资源聚合调控交易、碳排指标交易等多层次交易体系,有助于园区能源的灵活优化配置,实现能源数据的价值增值。

    ►►►

    五、创新点和效果价值

    1. 创新性

    (1)创新点一:模式创新

    肇庆高新区打造的园区能源互联网数字化平台,首创了覆盖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的“采集-分析-服务-交易”四层架构体系,建立了能源数据从“精细化采集-价值挖掘-多维度适配应用-市场化交易中数据价值增值”的完整价值链条。四层架构体系是在中国工业体系特征下以及中国特有园区模式下,将传统的能源服务形式基于精准数据抓取进行了深化,同时与市场交易进行了打通,实现数据流、能量流、资金流三流贯通。

    (2)创新点二:技术创新

    肇庆高新区采用的“采集-分析-服务-交易”四层架构体系中,每一层都有相应的技术创新性支撑:采集层应用了自主研发设计的非侵入式智能数据采集终端,可实现毫秒级数据采集,是普通智能电表采集频率的4000倍,为不同时间尺度对应的应用场景给予统一的数据支撑;分析层充分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应用形态丰富的各级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系列化平台采用云部署开放式框架,支持各类定制化开发,满足各对象的特定应用功能开发需求;服务层打造用户侧能源互联网形态,应用了智能微网中央控制器,对园区多类型能源单元协同优化调度策略的制定给予支撑,有助于整体提升园区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综合用能成本和碳排放;交易层打造了用户侧可调资源三级聚合调控平台,充分融合各类企业分负荷运行特性,实现了电力调度-聚合商-用户的全流程覆盖,为可调资源聚合调控相应交易的稳定、高效召开给予核心支撑。

    (3)创新点三:路径创新

    肇庆高新区园区模式中创新性提出了面向双碳的园区智慧能源生态体系模式超级节点的概念,即以园区为能源互联网最小独立单元,对下链接众多园区企业,对上链接政府端和电网侧平台,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对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和管理职能,快速构建、复制面向双碳的能源互联网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是能源互联网在用户侧高效落地的绝佳路径,具备良好的可行性与可复制性。

    (4)创新点四:应用场景创新

    肇庆高新区在园区能源互联网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召开了园区可调节负荷聚合响应调控替代有序用电的创新试点,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顺利获得灵活调控响应实现了良好的削峰效果,充分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不仅满足了电网的调峰需求,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助力政府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实现各方共赢。

    2.项目实施效果

    肇庆国家高新区顺利获得面向双碳的园区能源互联网数字化平台项目实施,为园区管理及园区内企业实现了多重应用效果和价值:

    (1)完成高新区智慧能源管理与碳排放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园区综合能耗管控与园区碳排放水平分析;

    (2)完成178家园区企业能源数据上云和企业智慧用能管理系统建设,顺利获得数字化赋能、智能化管控,平均提升企业能效水平5%,相当于每年减少电力消耗约6000万度,促进年碳减排约3.6万吨;

    (3) 挖掘出34家可调节负荷资源潜力显著的企业,实现聚合调节能力27MW,基本覆盖高新区在用电高峰时段约30MW的错峰需求,顺利获得可调资源聚合调控替代有序用电试点,降低供电紧张时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4)基于大数据分析方法,针对高新区实现能源数据上云的企业,挖掘出118家企业存在显著节电空间,潜在节电量总计约6425万度电/年;78家企业存在显著降费空间,潜在降费收益总计约1571万元/年。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点击进入在线咨询